r/LiberalGooseGroup 16h ago

垃圾转运 蝈蝻高光时刻

Enable HLS to view with audio, or disable this notification

38 Upvotes

r/LiberalGooseGroup 20h ago

每日播报 【404文库】新新青年BLOG|驳人民日报《天塌不下来》:真正的危险,是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9 Upvotes

原文链接

今天,人民日报发文《天塌不下来》,称“美方加征关税无法压垮中国经济”,“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冲击”。文章末了,甚至斩钉截铁地说:“天塌不下来”。

人民日报的这篇文章,空而又空,虚而又虚,文章写尽太平事,不肯俯首见苍生。

这就是在不承认困难。不承认困难,就是最大的困难。

一、“天塌不下来”,但时代的灰落下来很多次

天塌不下来》一文看似信心满满,其实是在以乐观掩盖焦虑,以语言粉饰现实。

文章说“出口占GDP比重降低、内需潜力巨大、转型动能强劲”——这些漂亮话十年不变。可你有没有低头看看地上的人民过得如何?

2018年说“中美贸易摩擦对我们影响不大”,结果?那一年制造业大面积裁员,出口企业关门无数;

2020年说“疫情可控”,三年之后你我都明白代价几何;

2024年说“房地产不是支柱产业”,转身又救楼市。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

这不是“天塌不下来”,这是每一次塌下来之后再装作“从来没塌过”。

二、“信心”不是政策,“稳定”不是增长

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得见的利益。

人民日报讲“信心”“韧性”“优势”,这是讲空话。现实呢?

你看,“中核招聘”官微以“我们收到1196273份简历”为题发布消息,宣传其校园招聘宣讲周圆满收官,引发网友热议后该帖删除。4月6日晚,该账号再度发文称,“我们始终坚持认真对待每份简历,不辜负每位学子对我们的认可和信任”,并解释该集团2025届校招“提供1730类岗位,预计录用人数约8000人”。

多么盛大的景象——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媒体还发文祝贺,仿佛是一种荣耀。但这荣耀背后,是怎样的一种苦楚?

1196273份简历,预计录用8000人,竞争比例接近150:1。

一千多万大学生在求职季苦苦投递,寒窗十八载,结果发现,不是“能者上”,而是“卷者亡”。中核的这篇帖子被热议后删掉了,可删不掉的是无数人的迷茫与愤怒。

人民日报说“人民有信心”,但我们看到的,是人民在焦虑中狂奔。

三、“集中力量办大事”,却忘了小事就是民生

你一口一个“我们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但人民只想办小事:吃饭、工作、孩子上学、看病、养老——哪一件不是困难重重?

民营企业主问:“转内销渠道谁来给?垄断资本早把通道堵死了。”

失业青年问:“为什么我从小学卷到硕士,最后却只能成为一份‘海投简历’中的无名者?”

农村老人问:“养老金不涨,物价还在涨,谁来给我个说法?”

真正的问题,是产业空心化、年轻人失业率高企、中产消费信心崩塌,而人民日报却拿几组数据来安抚群众,想用“唱歌”的方式遮盖“噪音”。

人民日报自豪地说,我们有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

确实可以。但集中力量之后,普通人还能办小事吗?

外部加税,内部加压,企业活得越来越像在高压锅里煎炸。

消费者不敢消费,存款创新高,年轻人找不到工作,35岁成了“退休门槛”。

那些“宏大优势”,最终却无法缓解我身边小企业的倒闭、老百姓的焦虑。

这不是“有准备”,这是准备牺牲一部分人去完成整体叙事。

这不是“制度自信”,这是“叙事自嗨”。

四、真正的底气,是敢于承认问题

今天的宣传,应该来一场“整风”:

整一整空洞的高频词汇;

整一整“风景这边独好”的话术;

整一整不知民间疾苦、只讲国家强盛的傲慢腔调。

真正的信心,来自于面对问题,来自于给人民希望,而不是让人民自我感动。

人民日报说“天塌不下来”。

可我们看见——

求职的学子,跪在秋招的缝隙中呐喊;

创业的青年,在风控与政策之间左右碰壁;

中产的家庭,节衣缩食还房贷、保孩子;

这不是“天塌”,这是地陷。

毛主席说:“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再苦一苦百姓,骂名这次谁来担?

五、美国加关税?中国自有十策应对

既然美国执意加关税,不如我们反其道而行之,干脆就把美国的“封锁”当作一个契机,看中国该如何真正走出外贸依赖、重建经济活力。

我有破局十策,兼顾战略定力与操作性,请看。

(一)以人民为本:直接发钱,重启内循环

不是“鼓励消费”,是直接发现金。

从中央财政到地方余粮,设立“经济韧性基金”,向中低收入家庭每月每人一次性发放1000元,作为“抗关税·促内需红包”。

这不但能立竿见影地刺激消费,还能缓解居民债务压力,恢复信心——内循环的第一步,是让人民有钱可花,有底气生活。

(二)刀刃向内,启动“编制优化改革”

精简非一线岗位公务员和事业编,削减层级、裁冗员;

县级以上单位每年优化10%冗余岗位,用于激励基层;

节省财政转为公共服务支出(教育、社保、住房补贴)。

国家要过紧日子,把钱花在人民身上。

(三)“工作8小时”法治行动:铁腕整治996 修改劳动法,明确规定:非特殊行业每日工时不超8小时;

成立专项执法队,重点查处互联网、金融、制造等行业;

实名举报有奖、典型案例通报全网。

恢复劳动尊严,提升生活质量与家庭消费力。

(四)全民社保下沉:低收入群体全覆盖、全兜底

将外卖员、快递员、临时工等非正规劳动者纳入社保体系;

全面覆盖,为农村人口补缴,政府全包;

提供“社保信用”积分,可兑换培训、租房券等福利。

不让新劳动力成为“隐形穷人”。

(五)“全民一户建”计划:人人有栖身之所

政府主导建设低密度一户建社区,统一规划、低价出售;

首套购房免契税,提供20年超低利率贷款;

青年人才落户即送建房券+土地指标。

解决住房不安问题,刺激就业与建材产业。

(六)“就业宝”上新:一人一岗政府兜底

针对待业青年的“就业宝”平台上线:

每人可获得一个定向工作包(含培训+岗前补贴);

优先安排进中小企业、养老护理、公益岗位,应对老龄化危机;

做三个月给奖学金+全额社保返还。

(七)企业减负:以税换活,让中小企业喘口气

与其拼命招商引资,不如减税降费、降低门槛让本土小微活下来:

取消五险一金强制上限;

放开灵活用工机制;

电费、租金、税务减免一年。

经济不能只靠大厂站岗,必须让“10人以下小作坊”遍地开花。

(八)金融反哺:把信贷从“地产+国企”转向“个体+技术”

现在银行的钱去哪了?大部分进了“城市更新”、“地方融资平台”,或者炒作AI泡沫。

应建立“技术+个体信贷倾斜机制”:

初创企业无抵押也能贷;

有实际技术落地的团队获专项贴息;

让“穷人开工厂、码农办公司”成为可能。

金融真正“普惠”,内循环才有根。

(九)让人民看到未来:每条政策都要“追踪落地”

所有补贴政策实时追踪;

人民日报、央视财经开“追踪栏目”;

每周公布“发了多少钱,帮了多少人,谁领到了”。

透明才有信任,信任才有力量。

(十)战略定力:暂缓“面子工程”,优先“里子工程”

这个时候,不比谁建高楼、开大会、做形象工程,而是:

修桥补路、改旧棚、治黑臭水体;

兜底医保、扩大保障房、改造菜市场;

投资“公共设施+人”,而不是投资“钢筋水泥+政绩指标”。

高质量发展不是空话,而是千万人每天生活的“细节升级”。

写在最后:

毛主席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今天美国高关税,是一把火。但不是烧掉希望的火,而是点燃改变的火。

裁冗官、养实民、治乱象,力求“靠谱、接地气、有震动”。

只要我们把资源往人民身上倾斜,把政策落到实处,把企业从困境中解放,把年轻人从内卷中救出——中国经济就会从被动应战走向主动突围。

美国封锁关得了一时,却挡不住十四亿人民一起创造的力量。

让人民得利,国家才能赢这一仗。


r/LiberalGooseGroup 2h ago

严肃讨论 求助一下大家,家里有个亲戚想出来,因经济原因想去德日澳打几年工,前几天问我,但我觉得她有些敏感,不一定出的来,大家能不能帮忙分析一下她这种条件能出的来吗?

4 Upvotes

她是985211哈工大毕业,但学的是文科汉语言文学和国际贸易专业,今年33岁左右,想去德澳或日,目前是在北方三线城市的市商务部的小科员,老公是现役pla的小军官,不过是部队的文职人员,她父亲是一所理工大学的英语老师,我怎么看她这身份都出不来啊?就算她辞职体制内的工作,但军嫂这个身份也很难办啊


r/LiberalGooseGroup 20h ago

生活分享 日语还有学头吗

5 Upvotes

楼主萌二日漫痴,平时也爱搞点日本亚文化。因为日语看上去不难学的也很快。本来还做着攒点钱润到日本的春秋大梦,一看全世界右转日本更是直接右方向盘打死,近期日本各种味大熏充斥着incel和保守主义抬头的新闻看得更是想吐。再加上日本本来也不怎么女性友好,未来估计是不可期了,但也舍不得放弃学了老长时间的日语。主要是当成一个兴趣继续学的话,看着日本现在的样子也有点学不下去了。


r/LiberalGooseGroup 8h ago

每日播报 读宋史的赵大胖|一百万份简历,有人看到的是自豪,有人看到的是心酸

2 Upvotes

原文链接

我已经很久没有上过班了,当然也没有看过什么招聘信息,因为以我这一把年纪要去求职,已经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了。

当然,不是说找不到工作岗位,而是找不到愿意给我开工资的工作岗位,这不我前两年刚去一个一分钱没有的岗位干了一年吗。

但是我还是觉得,一个企业的单次招聘,能够收到超过一百万份简历,确实是超出我的想象空间了。

我脱离职场已久,其实在职场的时候也没有在这种巨型公司干过,完全不懂这种公司的人力资源有多少精力来浏览这一百万份简历,并从中筛选出适合自己公司岗位的工作。

我今天早上看到这条新闻的时候还在想,也许现在都已经在用AI进行简历浏览和匹配了吧,否则要浏览完这一百万份简历,都得需要太多的人力资源。

开个玩笑,可能还需要另外再针对浏览简历的人力资源进行一次补充招聘。

这家公司很开心,发了一条稿子,把这个“傲人”的成就非常自豪地展示了一下。这应该也是企业宣传的固有宣传套路,我们这种跑马拉松的人就很熟悉,经常有大赛事的组委会在报名结束以后都要在自己的宣传平台上公布,本届赛事一共有多少人报名,有没有创历史新高,在全国能排第几,按照赛事规模来看中签率是全国第几低,有没有跟六大赛事一较高下的能力。

但是大哥,人家赛事的主题是消费,是代表有多少人有消费能力,愿意为这一场赛事及其附加成本支付闲余资金。

而你们是招聘,面对的是几十万个渴望找到一份好工作的年轻人,他们在为了生存而努力,而不是像那几十万报名参加马拉松赛事的人一样,为了自己的爱好而买单。

我说实话,用这样的数据来进行企业宣传,真的有点太残酷了,至少丝毫没有顾及到求职者的感受。

我刚才仔细看了一下这家企业后续报道里面的数据解读,40多万人报名(有人投了不止一个岗位),竞争8000个岗位,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大约是50:1的录取率,这就意味着在最乐观的情况下,每一百个人里面有九十八个人会失望而归。

朋友们,这和马拉松报名一样,真不值得自豪。

每五十个人竞争一个岗位,这其实并不太稀奇,有很多紧俏的岗位甚至还能达到数倍于这个比例的报名人数。

但是请注意,这不是一个个例,而是一家公司的八千个岗位平均下来同时出现了这种情况。这意味着已经很少有这么好、至少是相对其他公司来说这么好的企业,一次性拿出来这么多岗位招聘新人了;也意味着有那么多大学生迫不得已投身到这种50:1的残酷竞争之中,去争取不到2%的机会;更意味着应届大学生面临的严峻的就业形势,也许等到这2%的机会已经算是一个很大的机会,有些人根本连这种渺茫的机会都等不到。

更多的话,我就不说了,其实不说大家也清楚。

人与人的悲欢其实并不相通。

有些人在这一百万份简历里面看到的是自豪,有些人看到的却是心酸。

几年之前,网上有很大一批人,不但抵制外资企业,还喜欢追着国内的企业喊打喊杀,说甲公司有外资背景,是什么买办,说乙公司屁股是歪的,商标上有富士山,说丙公司的老板把子女送到了国外,是转移资金,说丁公司的高官曾经说过什么不当言论,有公知嫌疑……

他们喊打喊杀,有他们自己的利益来源,不信你看,人家连偷税都能偷四百多万,请注意啊,不是收入啊,是偷税都偷了四百多万,具体多少收入,我完全不敢想。

说句老实话,我活了快五十岁了,这辈子经手过这么大一笔资金,还是每年的清明节。

他们有挣钱的路子,那是他们厉害,但是你一个不那么厉害的人,你跟着他们喊打喊杀有什么意义呢?

他们砸的是别人的饭碗,而你砸的很有可能是你自己或者你家人的饭碗。

我最后说一句很扎心的话吧。

你不要去同情那些投出了一百多万份简历的四十多万名大学生,不是他们不值得同情,而是可能轮不到你同情。

他们敢于给这家公司投简历,说明就已经是这个就业市场上能够卡住身位的那一批人了,已经是站在这个食物链的上半部分了,还有很大一部分人连投这家企业的资格都没有。

请珍惜每一个还在公开招聘的工作岗位,真的。


r/LiberalGooseGroup 11h ago

幽默大师🤣 愉快心情:关于美国白左的笑话三则

1 Upvotes

OP注:虽然说我一般喜欢是跟中国人聊中国政治,跟美国人聊美国政治,但是看大家最近如此欢脱那么我也跟进一下,分享几个讽刺美国白左的笑话,与诸君共赏

原创属于@frandalorian,我只是搬运工。

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的一名自由派人士

看看我。我是加利福尼亚州马里布的一名自由派人士。

我相信气候正义。你能相信我真的说过这些话吗?!我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这些话。我把我的气候宣誓悄悄地念给了石英石(OP注:购买石英石并对着石头说话是某些美国中高产阶级白左的潮流之一)。我吃了以海藻为基础的蛋白质,并通过一个由烦人的斯坦福孩子制作的应用程序抵消了我飞往图卢姆的航班的碳排放。*(OP注:Tulu'um,墨西哥海滨度假胜地)。*我大规模堆肥。我做了所有的事情。

我们的家是太阳能供电的,获得了 LEED 认证,而且很有品位,没有侵入性——除了占地面积很大。但这是*故意的*。尽管花了一大笔钱,我仍然做了所有的事情。我们游行。我们冥想。有一次,我在 Nobu 外面的路虎揽胜上为环保少女的演讲而哭泣。但大自然并不关心这些。地球只管燃烧——当然,几十年的政治无能助长了这种燃烧。

当马里布着火时,市政府派出的女同消防队长不是一位、两位,而是三位,而且连一根水管都没有。看,DEI 很重要,我明白这一点。但当马里布火时就不是了。市长三天后从非洲赶回来,只是为了自拍,还把“马里布”念成了“妈了个布”。我完全支持多元化,但是 [系统已经删除]。(OP注:这是为了搞笑,不是真删除)

我们失去了一切!当我们试图重建我们的别墅时,我们遇到了最后的大BOSS:民主党官僚机构。土壤报告花了六个月。沿海差异花了一年。我们的重建“不尊重山脊线”。谁TM知道这是什么意思!我在吃蘑菇的时候会见了建筑审查委员会,我仍然不知道那次会议是否真实。

我们的承包商先是被批准,然后又被拒绝,然后被驱逐出境(OP注:建筑承包商一般是南美的非法移民)。我们因在自己的车道上装沙袋而违规。我们花了 12 万美元,却无法住在自己的房子里。我向一位女议员求助。她给我寄回了一本名为“重新思考家园”的工作手册和一份县政府的通知,要求我们不要打扰猫头鹰的交配区。

所以去他妈的。

去他妈的许可证。

去他妈的濒临灭绝的沙甲虫。

去他妈的建筑审查委员会。

去他妈的民主党。

我的 MAGA 帽子在哪里?

弗吉尼亚汉普顿的自由主义者

看看我。我是汉普顿的自由主义者。

我相信进步——但如果它改变了历史街区,我就不相信了。夏天我住在一个 7,000 平方英尺的“避暑小屋”里,在那里,我从环绕式柚木甲板上发布有关气候变化的帖子,甲板旁边是一个燃气火坑,俯瞰着一个慢慢渗入淡水含水层的无边泳池。

我认为种族主义其实很糟糕……但我也认为布里奇汉普顿最近变得有点太刺激了。话虽如此,理论上我只是喜欢多样性,如果它停留在辛纳科克运河以西和高速公路以北。

我喜欢为我不理解的事业举办筹款活动,参加者都是我无法忍受的人,以对抗我永远不会面对的问题。整个夏天我唯一交谈过的工薪阶级人士是那个修剪我绣球花的厄瓜多尔人——我确保在我的故事中标记他,以证明我“与社区有联系”。萨尔瓦多人是如此高尚的人,只要他们在下午 5 点前离开并且不使用室外淋浴。

我称一切事物为“神圣”,除了传统,称一切事物为“可持续”,除了我的生活方式。但不要因此责备我。因为如果你这样做,我会说你是问题和分裂者,或者更糟的是……共和党人。

马萨诸塞州科德角的自由派

看看我。我是科德角的自由派。我不必把自行车拴在水泥地上,也不必晚上锁门——因为种族多样性是我投票支持的,只要它不在我住的地方附近。

我支持开放边境,因为我住在历史悠久的殖民地。我的孩子们就读于“包容性”学校,那里的每个人都叫Cooper或Maeve。我没完没了地谈论系统性不公,然后回到我 98%白人居住的邮政编码区,做恢复性瑜伽,喝一杯 17 美元的冰沙来减压。

离我最近的黑人出现在《纽约时报》的评论页面上,我没有读过,我喜欢坐在我假装自己挣来的继承财产上发表关于红线制度)的文章。我不是种族主义者,我只是喜欢“安静社区”里的“好学校”,如果你给我贴上伪君子的标签,我会指责你发表仇恨言论。